为了评估性能,我们绘制了误块率与信噪比 (SNR) 关系图,并对比了四种不同的接收机实现。
黑色曲线代表理想情况下的性能,其中所有信道特性都是已知的。这代表了可以达到的理论极限。性能不可能超过这个限值。绿色曲线是神经接收机,橙色和蓝色曲线是两种常规实现。
第一个蓝色曲线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信道估计,并使用线性 MMSE 多用户 MIMO 检测器来消除干扰。与其他场景相比,这种实现的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,是一种基础但实用的实现方式。
橙色曲线所表示的第二种常规实现基于最大似然估计。这种方法更加复杂,因此需要更大的计算能力。虽然神经接收机的性能没有超过这种方法,但二者非常接近,而且前者所需的计算能力要小得多。所有四条曲线都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得出模拟结果。
除了这些模拟曲线之外,图上还绘有实际的测量值。
这得益于罗德与施瓦茨的测量设备。我们利用上述信号发生器和分析仪装置生成符合 3GPP 5G NR 标准的信号,然后将该数据输入到神经接收机的架构中。本例中,我们从 -1 dB SNR 开始。我们在每一步中将 SNR 增加 1 dB。这些数据存储在控制测试装置的软件中。
演示中有两个用户接收不同的信道。在本例中,用户一对应的是 TDL-B 模型,其延迟扩展为 100 ns,多普勒频率为 400 Hz。用户二是 TDL-C 模型,其延迟扩展为 300 ns,多普勒频率为 100 Hz。所示曲线是在设定的信噪比 (SNR) 下实现的横截面吞吐量。用测试装置进行测量时,仅对(模拟的)绿色曲线进行了重新测量。